近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召開年度電力供需形勢新聞發布會,發布《2023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贩治?022年各產業用電量情況,并預測2023年電力供需形勢認為: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拉動電力消費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預計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15萬億千瓦時,比2022年增長6%左右,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
2022年:一產與生活用電增長快二產制造業轉型升級內生動力強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6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1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4%;第二產業用電量5.70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第三產業用電量1.4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8%。
三大產業中,一產增速最快。中電聯統計與數據中心副主任蔣德斌在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以來,一產用電量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這主要得益于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并疊加近年來農村電網持續改造升級,推動農業農村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
《報告》還羅列了二產中部分重點行業的全年用電量同比數據。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2.8%,高于同期制造業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反映出當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內生發展動力較為強勁。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全年用電量增速超過5%。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車整車制造業2022年用電量大幅增長71.1%。即便受到疫情、原材料、國際形勢等多方影響,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依然保持爆發式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可形成呼應: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且市場占有率達到25.6%,高于2021年12.1個百分點。
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也拉動全年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8.1%,成為三產用電量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就城鄉居民生活用電看,《報告》顯示,2022年各季度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1.8%、7.0%、19.8%和14.9%。中電聯秘書長郝英杰表示,宏觀經濟及氣候等均是影響電力消費需求增長的重要方面。尤其氣候是影響居民生活用電的重要因素。氣象數據顯示,8月,全國平均氣溫達到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水平,當月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長33.5%;12月,全國平均氣溫為近十年來同期最低,當月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長35.0%。冷熱天氣直接拉動三、四季度用電量激增。
2023年:經濟有望加速回升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
我國2023年的電力需求,仍然與經濟發展形勢密不可分。當前,國內外不少機構普遍看好我國經濟加速回升。聯合國1月25日發布《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測,隨著中國政府優化防疫政策、采取利好經濟措施,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國內消費需求會上漲,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會加速,并將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中電聯《報告》也預計,2023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拉動電力消費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氣候情況下,預計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15萬億千瓦時,比2022年增長6%左右。
蔣德斌進一步分析稱,2023年預計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逐步回升,其中,在政策利好影響下,房地產市場逐步修復將推動鋼鐵、建材等行業用電量回升。在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生產和投資的拉動下,相關行業用電量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同時,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將有較為明顯的恢復,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業、文化旅游等接觸類行業的電力消費將成為重要推動力。此外,在農業農村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下,預計第一產業用電量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從電源供應角度看,在新能源發電快速發展帶動下,預計2023年新投產的總發電裝機以及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再創新高,全國新增發電裝機規模有望達到2.5億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1.8億千瓦。預計到202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8.1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4.8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52.5%左右。太陽能發電及風電裝機規模均將在今年首次超過水電。
但《報告》同時提醒,電力供應和需求受宏觀經濟、極端天氣、資源燃料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影響,供需形勢仍存不確定性。綜合考慮新投產裝機、跨省跨區電力交換、發電出力及合理備用等方面,預計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
分區域看,迎峰度夏期間,華東、華中、南方區域電力供需形勢偏緊;華北、東北、西北區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迎峰度冬期間,華東、華中、南方、西北區域電力供需偏緊;華北區域電力供需緊平衡;東北區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
為確保電力供應,中電聯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快推進新核增產能各環節相關手續辦理,進一步加大電力燃料供應保障能力;二是疏導燃煤發電成本,放寬煤電中長期交易價格浮動范圍,發揮煤電兜底保供作用;三是加快電網規劃投資建設,尤其是跨省跨區特高壓輸電工程規劃建設,發揮跨省跨區電網錯峰支援、余缺互濟作用;四是強化電力負荷管理,完善需求響應價格補償機制,以市場化方式降低高峰時段負荷需求;五是完善電力交易機制和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建立適應新能源特性的市場交易機制和合約調整機制;六是持續優化調整電力供應結構,豐富不同種類能源的供應;七是加快系統應急保障和調節能力建設,推進煤電改造和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八是加快技術研發和管理創新,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我國全社會用電量
2022年8.64萬億千瓦時。
預計2023年9.1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
我國發電裝機容量
截至2022年底25.6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12.7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為49.6%。
預計到 2023年底28.1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14.8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為52.5%。
南網報記者 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