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后,“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在全國兩會首次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新型能源體系的兩個“首次”為能源工作明確了新要求、錨定了新方向。在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兩個主題交織并進的當下,充分發揮能源電力數字化技術的關鍵賦能作用,推動構建更加多元、清潔、低碳、可持續的新型能源體系成為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三大著力點
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對能源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筆者認為有三大著力點:
——統籌能源供應安全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協調發展。歐洲能源危機為全球敲響警鐘,能源供需矛盾更為復雜嚴峻;“雙碳”目標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統籌考慮能源低碳轉型和能源供應安全兩個問題,推動多能融合,促進煤炭等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互為支撐、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實現能源安全與綠色協同發展。
——推動能源產業與能源產銷模式有機融合。能源產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基礎產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柱。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要將能源產業發展與能源生產消費模式轉變結合起來,引領能源產業鏈現代化建設,催生新一代更加精細、更加高效的國產化信息產品研發,助力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實現以能源產業鏈現代化促進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廣泛形成,以能源產銷新模式帶動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發展。
——以新型電力系統為核心樞紐系統推進新能源發展。電力系統是一、二次能源轉換的樞紐。以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為核心來推進新能源快速發展,保障清潔能源高效供應,能有效解決傳統電力系統靈活性資源不足、調節能力建設滯后等問題。在新型能源體系規劃建設過程中,應重點推進大型新能源基地和分布式新能源的協調發展;發展規模儲能技術和現代電網智能調控技術,推進數字化技術與傳統電力技術深度融合,實現大規模新能源和分布式發電并網消納。
“數據+算力+算法”
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能源電氣設備呈指數增長,系統電力電子化特點顯著加強,負荷側能量流從單向供給向雙向流通轉變。針對這些問題,能源電力數字化轉型可依托“數據+算力+算法”工具技術體系,解決海量主體接入、實時精準控制、多維時空平衡等難題,促進能源電力清潔高效利用,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多能協同互補、源網荷儲互動、多網融合互聯”的形態構建,助力新型能源體系規劃建設。
——以數據為關鍵紐帶,打通能源生態系統。能源電力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是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新動能。通過智能傳感器、全域物聯網等數字化手段,對“源網荷儲”各環節的能耗數據、設備狀態數據進行采集,實現對新能源機組、用戶能耗等情況的全面感知。同時,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賦能、倍增作用并加以融合、貫通,實現以數據流引領優化能量流和業務流,從而打通能源生態系統,實現生態共生、共享、共融、共贏。
——以算力為底座支撐,筑牢數字能源產業之基。在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正成為重要基礎設施和核心生產力。針對海量供給側分布式能源接入及海量用戶側多場景應用問題,需要通過通用算力、專用算力與超級算力等多元靈活的算力模式部署,實現對海量終端設備就地控制及人工智能模型訓練等功能,從而促進大規??稍偕茉磪f同發展,助力夯實能源產業發展基礎。
——以算法為核心驅動,促進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在海量新能源隨機性、波動性參與的情況下,新型能源體系相關特性逐漸顯現,傳統單一的算法已無法系統分析控制需求。新型能源體系的建設需進一步加強智能感知、系統仿真、趨勢預測、智能決策等算法的開發,以支撐新能源精準預測、高性能繼電保護、設備健康監測等業務,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管理、運行和優化新要求,為新型能源體系經濟高效、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總之,新型能源體系是融合傳統能源、電力、工業、交通和建筑等行業為一體的能源體系,以能源電力數字化轉型賦能新型能源體系的規劃和建設,以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為核心樞紐,在保障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安全的前提下,能最大化發揮“源網荷儲”的靈活性優勢。未來,還需要通過加快基礎理論研究、推進科技創新、加強電力體制機制建設等舉措來加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以新型能源體系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能源力量。
浦迪 王朋
(作者單位:南網數字集團數字經濟研究中心)